从工厂童工到国家领袖:李在明的草根传奇

年轻时期的李在明与夫人金惠景及孩子
年轻时期的李在明与夫人金惠景及孩子。(图源:李在明竞选团队)

【鹿光网】当地时间周三(6月4日),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击败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,成功当选第21届总统,为韩国政坛带来新的转折点。这场因前总统尹锡悦戒严风波引发的提前大选,不仅让李在明实现了从2022年惜败到如今翻盘的逆袭,也折射出韩国社会对政治稳定和经济复苏的强烈渴望。

李在明,1963年生于庆尚北道安东,出身贫寒,小学辍学后在城南工业园区打工,工伤导致左手腕残疾。凭借顽强毅力,他自学考入中央大学法律系,1986年成为人权律师,为弱势群体奔走,奠定了“草根斗士”的公众形象。2005年,他加入进步派开放国民党,开启政治生涯。

童年的李在明
童年的李在明。(图源:李在明竞选团队)

2010年,李在明当选城南市长,面对财政危机,他削减预算、整顿税收,清偿近7000亿韩元债务,同时推出公立医院和青年红利等民生项目,赢得民心。2018年,他以56.4%得票率当选京畿道知事,推行“三大无偿福利”(产后护理、青年补贴、免费教育),进一步巩固进步派根基。2022年总统选举,他以微弱差距败给尹锡悦,但2023年成功应对地产弊案诉讼和刺杀危机,化险为夷,展现政治韧性。

2024年12月,尹锡悦短暂宣布戒严,触发弹劾危机。李在明翻墙进入国会,直播抗议“违宪戒严”,点燃民众对民主的热情。2025年4月,他以近90%的党内支持率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,奠定胜选基础。他的故事,从工厂童工到国家领袖,深深契合了韩国人对公平与奋斗的共鸣。

年轻时期的李在明与夫人金惠景
年轻时期的李在明与夫人金惠景。(图源:李在明竞选团队)

尹锡悦的戒严风波重创国民力量党,民调显示57%的选民支持政权更替,共同民主党支持率飙升至48%,创三年新高。中间选民的倒戈和对保守派的不满,让李在明抓住了民意窗口,扭转了2022年的败局。

共同民主党在国会占据171席,形成12年来首次“朝大野小”格局,为李在明提供了坚实的立法后盾。他的竞选承诺——恢复民主、保障民生、促进公平——精准回应了民众对政治稳定的期待。然而,党内亲文在寅派系与李在明的微妙分歧,可能在未来施政中埋下隐患,如何协调将是关键。

李在明的外交立场展现了实用主义色彩,试图在中美博弈和朝韩对峙中找到平衡。他强调“韩国利益优先”,对美国强硬姿态提出批评,反对单边关税压力,同时承诺修复韩美同盟的信任裂痕。在对华关系上,他重申中国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性,试图缓解因尹锡悦政府恶化的韩中关系,迎合半导体、汽车等行业对华市场的需求。

李在明与母亲
李在明与母亲。(图源:李在明竞选团队)

在朝鲜问题上,李在明提出重启“阳光政策”,通过对话与威慑并举,寻求半岛和平。然而,朝鲜明确将韩国视为敌对国家,朝韩互信基础薄弱,使这一愿景充满挑战。在台湾问题上,他坚持“一个中国”原则,避免卷入台海争端,展现外交灵活性。但其“战略自主”主张可能引发美国疑虑,尤其在美日韩安全框架下,韩国若偏离传统盟友路线,或削弱在朝核问题上的国际支持。

经济复苏将成为李在明施政的重心,他承诺投入100万亿韩元发展人工智能,推出“主权AI”供全民免费使用,并推动半导体国产化,以应对全球供应链竞争。这些举措旨在巩固韩国科技优势,但高额投入可能加剧财政压力。此外,他提出限制总统戒严权、改革司法,回应民众对民主稳定的期待。

然而,韩国经济面临高通胀、房地产低迷等难题,统一愿景涉及的巨额成本也让选民对“统一红利”心存疑虑。李在明需在福利扩张与财政纪律间找到平衡,避免重蹈城南市长时期的债务争议。

与此同时,李在明的当选引发保守派对“政治清算”的担忧,他在竞选时未明确否认报复的可能性,仅表示“罪行明确者应由国民审判”,为清算留下了空间。国民力量党因金文洙选战失利及内部换将风波陷入分裂,短期内难以有效制衡民主党。

李在明呼吁“团结国民”,但其强硬风格和司法风波可能加剧社会裂痕。如何弥合进步与保守阵营的对立,将是他上任后的一大考验。

李在明的当选为韩国开启了进步派主导的新篇章,结束了戒严风波的乱局。他的草根经历、实用主义政策和果敢个性,使他成为变革的象征。然而,党内派系博弈、外交平衡的复杂性以及经济民生压力,将考验他的执政智慧。韩国能否在李在明的领导下实现“由乱到治”,还是会在新旧对立中踟蹰不前,答案将在未来几年逐渐揭晓。